(资料图)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实习生 齐家乐)“半夏长势不错,这阵高温雨水少,一定要注意浇灌……”时值盛夏,河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蒙蒙和同学们顶着烈日,来到河北省保定市所辖的安国市瓦子里村中药材种植田,查看这里的药材长势。她告所记者,这里种植的蓍草、羊耳菊、半夏和连翘等中药材是中药材全产业链起点,因此要格外花费心血,做好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。
安国拥有丰富的传统中药材资源,被誉为“千年药都”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国人,王蒙蒙从小对中药材就耳闻目染。在读博学习过程中,在导师倪志宇教授支持指导下,这名90后将目光聚焦于中药材全产业链,借助河北大学与安国市中医药资源深入融合的机会,决心为安国“药都”建设贡献力量。
在河北大学支持下,王蒙蒙牵头成立了“薪火岐黄”团队并担任负责人,近年来,王蒙蒙带领“薪火岐黄”团队二十几名成员情系基层,走访调研东北、华北等七大中药种植区,深入走访药农230家,开展百余次技术宣讲和多期实地培训。
“安国具有悠久中草药种植历史。”王蒙蒙介绍说,项目团队联动政府、药企、高校、医院、农户多方合作,形成中药材“种—产—销”三位一体的可持续、可复制的发展闭环,赋能中药材产业新模式。“上游‘育种苗,抓培训’,中游‘送技术,帮提取’,下游‘牵市场、促销售’,从种植到应用,整合了中药产业的上下游资源,助力安国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。”
据介绍,“薪火岐黄”项目团队通过校地合作平台,分别与医院、药企签署合同,共同促进中药的销售与推广。结合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,“薪火岐黄”团队依托9倍提取分离新技术,提升中药材抗肿瘤成分的筛选和提取效率。目前,团队已获批发明专利2项,专利在申1项,获得2022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6项。
河北大学副校长、该团队项目导师倪志宇表示,实践表明,高校智力资源、学科资源是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创新升级的有效动能,实现了以中药材种植为起点,配套完善中药材原地加工、制造、销售,帮助县域形成全产业链条。(本文图片均由被访者提供)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