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
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7月31日,澎湃新闻记者曾就一本偶得的家庭相册发出“失物招领”,这本相册的主人疑似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华家骔。经过调查,华家骔所在的华氏家族于江苏省无锡市设立了华氏宗祠。8月1日,澎湃新闻记者抵达无锡市荡口古镇的华襄义庄,采访了这本相册的知情者华金生先生。华先生回忆了一些往事,于是,由一本相册翻开的家族故事逐渐明朗。
相册内页
华家骔
华家骔
华家骔在办公室
在看到相册内的证件照时,华金生认出了其中的华家骔。他说,他与华家骔属远亲,因华家骔幼年时便随父母离开无锡到上海生活,对于华家骔青年时期的具体事迹,华金生没有过多了解。但华金生还是回忆起一件关于相册主人华家骔的趣事:华家骔在6岁的时候便随父母离开了荡口,离开前他到河边用手捧起一条银鱼,看着它游动,后在码头坐船到苏州转火车到上海。第二次回到荡口是因为其祖父华襄云离世,之后便有数十年未再回来,一家人都在上海发展。直到2006年,华家骔已经七十几岁时,他带着两个侄子再度回到此地,但已无法找到华襄义庄的具体方位,仅剩下模糊的记忆,几经周折华家骔找到了华金生。此时,华金生已是当地居委会的老书记,华家骔向他讲述了银鱼的故事,说自己家在湖边,并提到祖上最早是做裁缝的,最终确认就是华襄义庄的后人。
图为华金生(右一)向记者讲述华氏家族故事
华家骔于2008年4月发表在《无锡史志》上的文章
找到华襄义庄的华家骔无比兴奋,因眼前的场景与自己儿时的印象完全重合,于是他又带着自己的妻女、侄儿、侄孙三代15人前往瞻仰华襄义庄。
2018年7月1日,华襄义庄开馆日。华家騌(前排左二)、妻子李超荆(左一),女儿华克勤(后排左一)、和族人华金生(后排左八)。
华金生与华家骔合影,2018年
作为一直守候在荡口的华氏族人,华金生对华氏历史颇为清晰。华襄义庄坐落在无锡市荡口古镇,此地与华氏义庄不同,是由相册主人华家骔的祖父——华文魁建造,华文魁出身农户,从小学裁衣,在荡口开了裁缝铺,后决心到上海闯荡,举家搬迁至上海后更名“襄云”意欲成事业,而后生意发达,就在家乡独资捐了五百亩地作“义田”,建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“华襄义庄”。
图为华襄义庄正门
图为华氏义庄正门
由华氏建造的义庄共有5座,而今保存下来的只剩两座,一座是建于乾隆年间的第一座华氏义庄,另一座则为建造时间最晚的华襄义庄。华襄义庄建于民国时期,最初为帮扶同族兄弟,扶贫救济,是华襄云对族人的关怀。1925年后,时局动荡,华氏小爱转化为民族大爱,华襄义庄由族人互助田庄转变成为战时储粮地,华氏一家人也不同程度地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华襄义庄经过修缮,保存得较完好,华金生通过整合由华氏族人提供的线索和细节,将华氏族人的事迹清晰地陈列出来,在华襄义庄内进行展示。
在华襄义庄的展厅内,记者看到,许多展示的照片与记者在遗失的相册中发现的一致。华金生表示疑惑,“这样一本珍贵的相册缘何遗失?”
图为华襄义庄内陈列图
图为遗失相册内出现的原件,此照片拍摄于1948年,兄弟五人为祖父母安葬
图为在华襄义庄展示的华家事迹
华金生向记者介绍了华明之、沈安娜、华斌等华氏族人在革命事业中所作的贡献,其中华斌为无线电专家并为经营中国早期航空事业,抗战期间通过双重身份,进行地下党情报传送。沈安娜则以秘书身份在蒋介石身边蛰伏了十几年,为我党提供情报。
图为华氏族人画像,位于华襄义庄正厅内,左一为华斌,中间为华明之与沈安娜,右一为华韵三,右二为华藻
图为华襄义庄内院
图为华襄义庄内院
华氏族人不同程度地参与革命工作,却因华氏子孙枝叶之繁茂,有些远亲并不相知彼此身份,直到他们寻根溯源回到荡口古镇寻亲,才通过华金生的牵线知晓对方为自己的族人。这本遗失相册主人华家骔出生较晚,所以与他有关的革命事迹稍少。不过,澎湃新闻记者从另外一位华氏家族远亲获得信息:华家骔生于1928年,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,长期在涉外部门工作。其妻李超荆,女儿华克勤。更多详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之中。